对“白幼瘦”说“不”,为健康审美“正名”
王小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4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4%的受访青年认同应当用“自然美”代替“白幼瘦”的审美标准。红润、有气血的面色(63.5%),挺拔、匀称、有力量的体态(62.2%),自然、有光泽的皮肤(55.5%)是受访青年认为“健康美”的表现。(7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当防晒衣成为“苍白审美”的遮羞布,咖啡杯装满“虚弱精致”的假象,一些年轻人在追求“白幼瘦”的路上渐行渐远,殊不知身体已悄然拉响警报。好在,这项调查带来了令人欣慰的消息:超过七成的受访青年认同应当用“自然美”代替“白幼瘦”的审美标准,这无疑是一股理性回归的清风,更让我们有底气且果断地齐声对“白幼瘦”审美说“不”。
“白幼瘦”审美究竟有多害人?北京的 80 后李霞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她因长期过度防晒,患上轻度骨质疏松,无奈之下,才不得不脱下那身“焊”在身上的防晒服。在当下,防晒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病”,年轻女性对“白”的追求近乎偏执,仿佛只有白得发光,才称得上美。与此同时,对“瘦”的追逐也到了疯狂的地步,“戒碳水”“催吐”等极端减肥手段屡见不鲜,不少人以瘦到皮包骨头为美,全然不顾身体地抗议。
殊不知,所谓的“幼”,更是将成年人的魅力强行扭曲。一些人通过医美、化妆等手段,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而这种“幼态审美” 不仅缺乏内涵,还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访青年眼中的“健康美”充满生机与活力。红润、有气血的面色,挺拔、匀称、有力量的体态,自然、有光泽的皮肤,这些才是真正美的体现。就像 29 岁的肖秀清,作为神经生物学博士,她深知健康的重要性,不仅自己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还在社交平台分享心得,倡导大家追求健康、强壮的美。
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孙铁铮主任也指出,过度追求“低体重”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症,年轻时树立运动的健康美理念至关重要。社会各界也应行动起来,对“以瘦为美”的错误审美观念进行引导。比如,企事业单位可以定期组织户外团建、工间操等活动,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拥抱阳光,锻炼身体;学校和社区应大力推广科学健身、均衡营养的科普活动,从娃娃抓起,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媒体及教育机构更要发挥引领作用,倡导“健康美”“运动美”“自然美”等多元审美观,让美的定义不再狭隘。
特别是当前,少数人的错误观念不仅无法让人变美,反而会损害健康。要知道,真正的美源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充足的睡眠、均衡地饮食、适度地运动,才是保持美丽的秘诀。让我们果断地大声对“白幼瘦”审美说“不”,勇敢地拥抱自然美。只有拥有红润的面色、挺拔的身姿,以及健康的体魄和自信的笑容,才能展现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魅力。毕竟,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