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幽灵外卖”横行,平台审核不能流于形式

 2025/7/11 10:14:56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李雨木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李雨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近期,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出现众多代开外卖店的中介,他们号称“无营业执照、无餐饮许可也能开店”,甚至承诺“一人可开多家店无上限”。 无证经营的“幽灵外卖”通过中介的包装,摇身一变成“正规连锁店”,堂而皇之地入驻各大外卖平台。而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正吃着来自居民楼黑作坊的“三无”餐食。(7月10日 蓝鲸新闻)

幽灵外卖店铺,指的是某些扎堆并使用一个地址和营业执照、实际环境与上传照片相差甚远的外卖店铺。早在2024年8月,央视新闻曝光了北京昌平、朝阳区多家外卖商家乱象,“幽灵外卖”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商家租借执照,用虚假地址和照片营造热销假象,引发轩然大波。

“三无”作坊通过挂靠相应的品牌店铺,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挤进外卖平台,显然违背了外卖平台的入驻管理规范。“幽灵外卖”屡禁不止的现状,折射出许多问题:其一,外卖平台没有明确说明商户须提供本人的、独立的营业执照,这为“一本营业执照供多家商户使用”的乱象埋下隐患;其二,平台上呈现出的诱人菜单和干净卫生的厨房环境与现实相差甚远,平台监管能力有待加强;其三,消费者闻“幽灵外卖”色变,实际却早早陷入其中。

根除“幽灵外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对国家而言,亟需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应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对查实的外卖主体实行顶格处罚、吊销执照;对平台而言,必须发挥其“守门员”的责任,强化技术手段应用,将入网审查“形式合规”升级为“实质真实”,建立常态化的线上定期抽查机制;对消费者而言,点餐时应优先选择信息透明、有“亮证亮照”标识的店铺,警惕模糊的地址与两极分化严重的评价,发现疑似“幽灵外卖”应果断通过平台投诉渠道或向12315等监管部门举报。

简单的一份外卖餐食,承载着千万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与信任。当“1800元中介费”的灰色交易悄然运作,被“幽灵”侵蚀的不仅是市场监管的堤坝,更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脆弱信心。根除这一顽疾,需要法规的力量高悬,更需要平台的守土尽责,毕竟,送进我们胃里的每一份食物都该是安全与安心的承诺。消费者的健康,不能成为外卖灰色产业链的赌注!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