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郑智化道歉而破防也是“没出息”
徐林生
10月25日,歌手郑智化在微博发文,指责深圳机场“对残疾人是最没人性的”,称登机车与机舱地板相差25厘米,导致轮椅无法进入,最终“连滚带爬”上机。言辞激烈,引发舆论迅速发酵。
对此,深圳机场回应迅速,当天两次致歉,解释升降车和舱门之间保持高度差是基于安全操作规范。并表示立行立改,试点启用有一定坡度的登机连接装置,解决高度差带来的不便。郑智化于10月26日表示,不再追究此事。
10月27日,郑智化登机完整视频被曝光,显示现场有2名工作人员推着轮椅并搀扶其进机舱。于是,舆论出现分化,有网民转而批评郑智化夸大其词,对机场方特别是升降机司机不公平。27日午间郑智化发文表示,“连滚带爬的用词,是我登机过程不顺,一时气愤的遣词,这个我必须为我的用词道歉。”
通常来说,这起舆情发展至此,算得上结局“舒适”。因为事件已引发公众对残障人士出行不便的更大关注,涉事单位为此致歉并提出整改举措,网上流出登机视频后,郑智化对自己遣词不当表示了道歉。
不过,一些人因郑智化道歉而破防了。如有评论认为,“从个体的角度说,只要郑智化愿意,他当然可以选择为自己激烈的言辞道歉,但不是必须道歉,更不必因舆论批评道歉。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一句话:“郑智化无须道歉”,其理由是:“我们无权要求批评者完美”。
确实如此,世上没有完美的受害人(批评者)。问题是,事到如今,郑智化的道歉是否有助于维护其公众人物形象?是否符合更多公众期待?是否有助平复舆论风波?答案并不复杂,简而言之,郑智化道歉无可厚非。
残障人士属于特殊群体,为残障人士生活工作提供应有便利,是各级政府及公共服务机构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应有之义。目前,在保障残障人士出行方面,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总体而言,相关硬件软件日趋完善是不争事实。上述深圳机场两名工作人员协助郑智化登机,就是很好例证。
此外,再从论证逻辑分析,郑智化登机视频流出后,有网民因此对其发表的偏激言论表达不满,并非蛮不讲理,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在这里,网民属于“批评者”,依照上述逻辑,有关方面也应容忍其“不完美”。而相关评论表明,他们要求网民“理中客”,不允许其发言“不完美”,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复盘这起舆情的发生、发酵及演变过程,其实无太多特别之处,各方表现及应对存在瑕疵,但不属原则问题。当事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局外人不必借题发挥、上纲上线。为郑智化道歉而破防,俨然“玻璃心”,既无必要,也是“没出息”的表现。允许批评者“不完美”,同时允许网民吐槽(不是网暴)“不完美”,这才是网络空间应有的文明形态。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徐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