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靠造假博流量的带货博主,带的能是什么好产品

 2025/8/6 9:25:24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王麓民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王麓民

今年4月中旬以来,按照中央网信办部署安排,北京启动了“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包括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及违规引流营销在内的多种不良行为。专项整治期间,北京网信办督导属地的短视频平台一共清理违规信息42.7万条,处置违规账号3.5万余个。(8月1日 央视新闻)

公布的案例中,有扮惨博同情的。一条短视频里,一名儿童蹲在地上,穿着破旧的衣服,视频配文使用了“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妈妈嫁人了”“瞬间泪奔”等文字。另一条视频中,一名女子躺在病床上,配文称:“23岁边防美女为救人身中14刀,缝了140针,经过一天一夜抢救终于脱离危险。”有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一条短视频中,一名男子在街头偶遇女性,演绎了一段夸张剧情,视频标题为“抓100个老婆回家”。还有荒诞离奇的案例:一视频画面中,两名男子身穿夸张服饰,装扮成农民磕头求雨;甚至有人编造自己“自杀离世”的信息。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引流吸粉,最终为电商带货变现铺路。

然而,这种依赖虚假、低俗、离奇内容的引流模式,本身就为其所推销商品的可靠性蒙上了阴影。当视频博主需要靠恶俗演绎或虚构苦难来吸引流量时,其电商经营所需的诚信根基已然扭曲。商业诚信是交易的基石,而捏造离谱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欺骗。

试想,一个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制造噱头、编排虚假剧情的博主,如何让人相信他会专注于所带货商品的品质把控和售后服务?消费者有理由质疑,一个在引流环节都不惜造假、突破底线的电商,又怎会在关乎成本与利润的产品质量上坚守诚信?

靠胡编乱造短视频引流,本质上是舍本逐末,其核心逻辑是快速收割流量,追求短期暴利。这与提供好货所需的长期投入、诚信经营和口碑积累完全背道而驰。这种模式首先会严重透支市场信任。为了维持流量热度,商家可能不断升级内容的离谱程度,陷入恶性循环,更加无暇顾及产品本身。

其次,它吸引的往往是基于猎奇、冲动或虚假同情下单的非目标客户,这类消费者对产品价值关注度低,忠诚度也低。一旦噱头失效或真相曝光,流量会迅速退潮,店铺便难以为继。此外,追求即时转化率的压力,必然会挤压商家在提升产品品质、优化服务上的投入意愿和能力。被欺骗的感受一旦形成,不仅会摧毁单店信誉,更会侵蚀整个健康电商生态的基石。

因此,面对那些依靠离谱短视频引流的带货账号,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平台切实负起把关主体责任至关重要。对消费者而言,也要擦亮眼睛,理性判断:引流方式的离谱,往往是店铺经营不靠谱的强烈信号。

真正值得信赖的商品与服务,其生命力根植于货真价实的产品与真诚守信的经营。它们通常不需要,也不屑于用挑战公众认知下限的虚假与低俗作为敲门砖。靠造假博来的流量,终究带不出经得起考验的好产品。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王麓民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