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千班万元”让校庆变味

 2025/8/6 9:18:34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殷建光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殷建光

近日,信阳师范大学针对往届毕业生发出50周年校庆“千班万元”捐赠倡议,引发争议。据九派新闻消息,倡议书表明,2025年10月28日,信阳师范大学将迎来建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发展历程,处处凝聚着校友们的深厚情谊。值此盛典,学校诚挚邀请历届毕业班级参与“千班万元”班级捐赠活动,共同重拾青春时的炽热初心,为母校五十华诞献礼。

所谓“千班万元”活动,是指以毕业班级为单位,由各毕业班级联络人向所在班级校友发布捐赠倡议,自愿开展捐赠;对有意向开展捐赠的毕业班级,倡议捐赠目标数额不低于1万元。

举办校庆,本是一件于校友与毕业生皆有益的美事。它能让校友重返母校,重温知识的滋养,感受母校的温暖;也能让学校回顾过往成绩,增强自信,砥砺奋进。校庆之“庆”,蕴含着庆祝、庆贺、欢庆与喜庆之意。然而,“千班万元”的倡议,却让这份“庆”味大打折扣,乃至变味。这一倡议,与其说是充满温情的庆祝,倒更像是带有索取意味的“绑架”。

我们并不反对校友出于感恩之心为学校捐赠资金,相反,对于有能力的校友的此类善举,我们应予以鼓励。这种善举不仅是对母校培育之恩的回馈,更是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但问题在于,此次“千班万元”活动的倡议方式值得商榷。根据倡议内容,该活动以毕业班级为单位,虽称自愿捐赠,却又设定倡议捐赠目标数额不低于1万元。既然是“倡议”,如此由联络人向校友发布倡议的方式,难免给人以道德绑架之感;既强调“自愿”,又设置“不低于”的下限,“自愿”原则岂不落空?如此“倡议”,无疑给校友带来了无形压力。

作为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举办校庆活动本无可厚非。师范大学的言行举止,本应成为学子的行为规范与榜样标杆。然而,此次“千班万元”捐赠倡议,却显露出“世俗性”,而缺失了应有的“师范性”。社会上部分部门、单位或行业存在打着捐赠旗号实则进行道德绑架、隐形逼迫的现象,师范大学不应沾染此类“捐赠病”。这种“捐赠病”只会让学子感到困扰与郁闷。

校园,应是学子永远的精神家园。学子出于感恩之心进行捐赠,值得赞扬;而学校主动倡导捐赠,甚至将其变成一项任务,实在不妥。学生毕业后,各自在不同领域发展,如万紫千红的繁花般绽放。大学应包容每个学生的发展之路,成为他们永远的坚实后盾,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担当。倡导向学生捐赠,甚至将其作为任务,无疑是大学初心的迷失。“千班万元”的倡议,让“校庆”少了本该有的“庆”味。多给学子一些诸如庆幸的美好感受,才是校庆应有的模样。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殷建光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