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箱锁章 “蛮” 不可取
李磊鑫
据半月谈8月5日报道,河南某县的一些乡镇把下辖村委会的公章锁进铁箱,村民要盖章,需先经层层审批,再找乡镇包村干部拿钥匙开锁。有村干部吐槽:“乡镇政府把村章锁起来,那么县政府是不是也能把镇政府的章锁起来?”受访基层干部、村民表示,此举是以管制代替治理,用“蛮”办法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不仅违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精神,也不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一个铁箱两把锁,一把钥匙在村里,另一把钥匙由乡镇干部保管。本应服务村民的公章变成需要层层画押、多方跑腿才能用上的“奢侈品”,表面上锁住的是村章,实际上锁住的是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民心。这种以“蛮”治“乱”的做法,不仅违背相关法律法规,有悖为民服务初心,更暴露了基层治理中的权力越位、懒政思维,实在“蛮”不可取。
“铁箱锁章”其实是“村章乡管”的新变种,是“闻过不改”“变通而改”的老问题。所谓“村章乡管”,就是村里的公章放在乡镇集中管理,村民需要盖章时就到乡镇去办。早在2017年,民政部就对“村章乡管”予以叫停。但2024年新华每日电讯曾报道,河南某地明知违规却“按兵不动”,落实整改“纸来纸去”,“村章乡管”陋规还在基层机械执行。如今的“铁箱锁章”,仍是换汤不换药,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错误。
不论是“村章乡管”也好,“铁箱锁章”也罢,目的是什么?当地干部宣称的合理性都是防止人情章、黑屋章等公章腐败,加强用章监管,防止村干部权力滥用,规范基层权力运行。这些理由看似有理,实则暴露了治理能力的短板,本质上是用简单粗暴的管制代替精细治理,根子是漠视基层群众诉求,是懒政,是官僚主义。
基层治理需要精细善治,“蛮治”提不起治理效能,“懒政逻辑”只会引发恶性循环。要除此痼疾,不能仅停留在“开锁拆箱”的表面整改,需从权力边界、管理能力、监督体系等维度入手系统纠治,还权赋能,实现“放管服”的有机统一。
要划清权力边界。针对“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原则性规定出台配套细则,禁止乡镇以“规范”“监管”等名义变相收管、增设审批,将违规干预行为纳入考核负面清单,明确追责程序,通过刚性约束让行政权力“归位”。
要以精细管理代替粗放管制。探索建立“分级用章”机制,重大事项联审、日常事项放权,通过精准监管平衡安全与效率。应用智慧管理手段,推广用章电子化登记,实现在线审批、实时监管。
要凝聚起监督合力。联合组织、纪检、社会工作部、属地乡镇等部门,加强村干部群体监管,进一步压缩违规操作空间。强化村监委会监督职能,确保村民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激发“村民监督村民”的内生动力。建立细化村干部“容错激励清单”,对合理范围内的用章失误予以免责,对规范用章、服务高效的村干部给予正向激励,破除“怕担责就锁章”的心态。
“管得少”不等于“管不好”,真正的治理要致力于充分激发基层活力,而非用权力捆住基层手脚。希望有关地方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摒弃“一收了之”的懒政思维,真抓实改放权赋能,让乡镇与村级组织形成“指导不干预、信任不放任”的良性互动,“给干部以信任,还百姓以方便”,真正在治理上下功夫、出成绩。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李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