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普 >学术科普>正文

立秋后如何应对“秋燥”?专家建议

 2025/8/12 10:59:09 学术科普 作者:央视新闻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气,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介绍,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我们俗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肺这个器官很娇弱,喜欢湿润、怕干燥,而且它和皮肤、鼻子关系密切,当夏季转换到秋季时,人体首先会表现出肺系和体表的系列不适,如干咳少痰、鼻腔干燥、皮肤干涩甚至瘙痒等。对此,中医有许多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缓解这些症状。

首先,食疗是应对秋燥最直接、最温和的方式。提倡“以润为健”,多选择一些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功效的食物。比如适量吃梨,生吃或炖煮成冰糖雪梨,都能有效缓解咽干喉痛。银耳、百合、莲藕、蜂蜜等都是非常好的润燥佳品,可以将它们熬制成汤羹或粥品,如银耳百合羹,不仅美味,还能从内滋养,为身体补充津液。同时,要减少辛辣、油炸和烧烤类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会耗伤津液,加重干燥。

其次,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穴位来激发身体自身的濡养能力。比如,我们可以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感到微微酸胀即可,这对于缓解鼻腔干燥、预防感冒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常按手背上虎口处的“合谷穴”,也有助于促进面部气血循环,改善口干问题。

最后,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调整也能起到很好的防燥作用。有意识地练习深长而缓慢的呼吸,有助于濡养肺脏。在干燥的室内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清水,保持环境湿度,也是对抗“秋燥”的有效方法。

(总台央视记者 杨阳 史迎春)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