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进村,城乡融合新模样
外卖的风,终于吹进了广袤乡村。近日,一段江苏农村小姑娘为收到的9.9元外卖小蛋糕雀跃欢呼的视频,触动无数网友。有人感叹:“这正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事实上,随着即时配送服务加速向偏远县城和乡镇延伸,“村里点外卖”已不再是新鲜事,反而日益普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县域生活外卖订单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外卖服务已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城。而在浙江,数字化改革的浪潮更是让“外卖进村”走得更远、更智能。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已率先试点“无人机送外卖”。在杭州富阳、湖州安吉等地的村镇,更多村民也开始享受“一键下单、即时送达”的数字生活便利。几年前,安吉溪龙乡横山自然村的“数字游民”们就已过上“不想做饭叫外卖,想去购物打滴滴,还能骑免费单车进山看风景”的日子,虽是乡村,配套与生活方式却“都恰到好处”。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好生活?答案,或许就映射在那位江苏小姑娘纯真灿烂的笑容里,藏在乡村数字游民们恣意而自在的生活中。
外卖送来的一块蛋糕、一份汉堡,承载的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一种“被连接”以及“与时代接轨”的获得感。外卖带来的不只是生活便利,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情感层面的需求。远方子女借由一份外卖,可以传递孝心与牵挂,而对向往乡村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同等便捷”,显然让“留下来”的理由又多一条。
外卖进村也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本地商家多一条增收渠道,外卖骑手岗位为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许多餐饮品牌因此加速向乡镇下沉。一份小小外卖,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具象载体,串联起乡村消费的新图景。这不仅是服务的延伸,更是内需市场在广袤乡村得以深度激活的体现,为扩大内需战略注入了“乡村力量”。
“村里可以点外卖”,更让“城乡融合”可感可知。城乡融合,本质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生产要素双向流动与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外卖进村,正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公共服务逐步普惠共享、生活方式渐趋同频的缩影。
当然,也应看到,外卖进村仍面临诸多挑战,“最后一公里”式难题依然存在,距离县城、乡镇较远的农村,外卖进村的难度更大。这需要各方合力,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新技术,不断提升乡村市场的运营效率与服务品质,以更贴近需求的服务、更优质的商品、更高效的配送,赢得农村广袤市场消费者的信任。弥合城乡“体感温差”,关键要补短板、强保障、改善民生,推动更多优质供给与服务向乡村延伸。(王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