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研究:上午锻炼预防房颤效果最好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早上挤20分钟跑步,还是晚上练瑜伽?不少人想运动,却总被“时间选择”困住。近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一项研究,给纠结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参考:若想降低房颤风险,上午锻炼或许能带来更多好处。与完全不运动的人相比,任何时段运动都能降低房颤风险,但6:00~12:00进行中高强度运动的人,比12:00~18:00运动的人,房颤风险降幅更大。
9月2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上午运动的优势首先体现在“运动表现力”上。经过了整晚的睡眠,肌肉得到了充分休息和修复,因此上午的爆发力、耐力都会比下午或晚上更足,做力量训练时更容易达到目标强度,效果就更好。对于想通过运动减重的人来说,早上空腹做深蹲、开合跳等有氧运动还有个“隐藏优势”:燃脂效果能持续一整天。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则从“大脑状态与作息”的角度解释:运动会让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上午运动后,大脑能更快切到清醒状态,有助于维持一整天的清醒;但晚上运动若时间较晚,很容易让大脑持续兴奋,进而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我最近就从夜跑改成晨跑,一整天都很有精神,晚上睡眠也好多了。”
不过两位专家也提醒,上午锻炼并非“零风险”,不同人群需避开潜在隐患,注意以下细节:
上午运动前先热身。刘巍强调,经过了一夜的睡眠,身体会处于“僵硬状态”,直接开始运动很容易拉伤肌肉。建议花5~10分钟热身,如活动手腕脚踝、拉伸大腿肌肉、做几组扩胸运动,等身体微微发热了再开始正式运动。
特殊人群避开清晨。郭艺芳提示,心血管病患者可能存在“清晨高血压”,要尽量避开6:00~8:00运动,因为此时人体交感神经比较兴奋,血压偏高、血小板聚集力强,运动容易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建议在8:00后血压平稳时运动,且以“不心慌、不气短”为度。糖尿病患者则需避免空腹晨练,尤其是定期使用降糖药物的人,空腹运动会导致低血糖,建议先吃1片全麦面包或喝半杯豆浆,等15分钟再运动,运动时最好随身携带几颗糖果,一旦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及时补充。
两位专家还给出了一些“早上动起来”的实用建议,如刷牙时踮踮脚、穿衣服时扩扩胸,也可以提前10分钟出门,少乘坐一小段公共交通工具,在通勤中加入一段快走。
两位专家均强调,虽然上午运动获益高,但对大部分健康人群来说,只要动起来就比不动要好。因此,白天时间紧张的上班族不必拘泥运动时间,可结合生活习惯、运动目标、体能状况灵活安排。刘巍提示:“只要别在睡前1.5小时内剧烈运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