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普 >健康生活>正文

这些粗粮竟是“升糖刺客”

 2025/9/5 9:40:10 健康生活 作者:科普时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在健康饮食的风潮下,粗粮成了控糖、减脂人群的首选。然而,并不是所有粗粮都有助于稳定血糖,甚至有些“伪粗粮”反而会让血糖飙升得更快!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粗粮控糖的三大误区,帮你避开那些隐藏的“升糖刺客”。

粗粮=低GI?糯性粗粮或是“血糖炸弹”

很多人认为,只要是粗粮,就一定能帮助控糖。但实际上,食物的升糖指数(GI)不仅取决于种类,还和食物的淀粉结构密切相关。一些口感软糯的粗粮,由于其淀粉结构更易被消化,升糖速度甚至比精制米面还快。

黄米粥(GI70)根据它的糊化程度,其GI值并不比白米粥低。

糯玉米(GI70+)与甜玉米(GI55)相比,它的GI值更高,所以糯玉米也同样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血糯米、黑糯米虽然营养丰富,但升糖快,需控制食用量。

粗粮打粉=营养?小心变成“糖水糊”

为了省事,很多人喜欢把粗粮打成粉冲糊喝,但打粉的加工方式会彻底改变食物的GI值。

完整的谷物需要消化系统慢慢分解,而打成粉后,谷物的膳食纤维结构被破坏,淀粉颗粒消化吸收速度大幅上升。例如:糙米的GI值约为50-55,属于低GI食物,但制成粉后,由于颗粒更细小、表面积增大,淀粉更易被消化酶分解,GI值可能升至60-70。

影响GI的关键因素,一个是加工精细度:研磨越细的糙米粉,GI值越高;一个是烹饪方式:长时间加热或加水煮成糊状会进一步升高GI值。另外,搭配食物也会影响GI值:与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或脂肪的食物(如豆类、蔬菜、坚果)同食,可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另外,这些“精细化粗粮”要警惕:五谷杂粮粉(尤其添加糖的)、即食冲泡型粗粮饮品、膨化型杂粮脆片。建议大家优先选择藜麦、钢切燕麦等完整颗粒的粗粮,其保留的天然咀嚼感能有效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全麦食品=健康?小心“伪粗粮”陷阱

市面上许多标榜全麦、高纤的食品,实则是糖油混合物。例如:某些全麦面包/饼干,全麦粉含量可能不足30%,其余是精白面粉加大量糖和油。有些“全麦面包”靠焦糖色素伪装,实际纤维含量极低。

夹馅欧包/贝果:看似健康,但红豆馅、奶酥馅含糖量惊人。一个夹馅欧包的热量可能比一碗米饭还高。

粗粮饼干:脂肪含量常超20%,热量堪比薯片。有些“高纤饼干”实际添加的是麦芽糊精,升糖快。

如何辨别真粗粮?一是看配料表:全麦粉、黑麦粉等应排第一位,尽量选择无添加糖(如白砂糖、果葡糖浆)、未加工或少加工的粗杂粮。二是尝口感:真全麦粗糙扎实,“伪粗粮”往往松软香甜。

粗粮可以无限量吃?过量同样升糖

很多人认为粗粮健康就可以放开吃,这是一个重大误区。粗粮也是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热量并不比精制谷物低多少。

建议每餐粗粮摄入量控制在主食总量的30%-50%(大致相当于半个拳头的体积),同时搭配足量的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虾、瘦肉、豆制品等)与新鲜蔬菜,以实现营养均衡。

粗粮适合所有人?这些人群要谨慎

虽然粗粮对大多数人有益,但以下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肠胃功能较弱者:粗粮膳食纤维可能加重肠胃负担。

贫血人群:粗粮中的植酸可能影响铁吸收。

钙缺乏者:过量粗粮可能影响钙质吸收。

此外,糖尿病患者可以用血糖仪监测不同粗粮对自身血糖的影响。购买包装食品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配料表,不要被“全麦”“高纤”“无糖”等营销话术迷惑。谨记粗粮虽好,但只有科学食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健康价值,避开误区让你的粗粮选择为健康加分。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