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6名大学生遇难,安全警钟如何长鸣?

 2025/7/25 14:51:34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许海龙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后被“确认已溺亡”,一名老师受伤。据媒体报道,针对此次事故,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政府正在履行程序,将成立调查组,提级调查。(7月25日《南方都市报》)

6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场本应充满学习与探索的参观之旅中,怎能不让人痛心?他们或许怀揣着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选矿厂,没想到等待他们的竟是一场致命的灾难。这起悲剧,不仅给6个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也让社会为之震惊和悲痛。

官方通报中提到,事故原因是格栅板脱落。浮选槽,作为选矿厂的关键设备,内部是含有悬浮物、化学药剂和重金属离子的矿浆,人一旦坠入,生还希望渺茫。而格栅板,本是保障安全的重要设施,却在关键时刻出问题。这不禁让人质疑,企业日常的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究竟做得到不到位?

涉事企业曾在宣传中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甚至宣称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给了这些漂亮话一记响亮的耳光。安全,从来不是靠口号和宣传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体现在对每一处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消除上。如果企业真的将安全放在首位,又怎会让格栅板这样关键的安全设施存在如此严重的隐患?这背后,到底是安全意识的淡薄,还是安全管理的形式主义在作祟?

学校在组织这次参观学习时,是否对安全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考量和准备?学生们在进入高危区域前,是否接受了足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这些都是需要深入追问的问题。毕竟,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本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专业素养,但前提是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此次当地提级调查,彰显了对这起事件的高度重视。调查不仅要查明事故的直接原因,更要深挖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包括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学校的安全教育是否到位等。只有彻查到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才能给遇难学生和家属一个交代,也才能让其他企业和学校从中吸取教训,真正重视起安全问题。

每一条生命都无比珍贵,6名大学生的遇难,是一个沉重的教训。我们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应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许海龙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