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莫用有色眼镜看殡仪馆招聘

 2025/7/20 9:19:09 《科学时评》 作者:南方日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最近,佛山市南海区殡仪馆一则招聘编外人员的公告引发热议。其中,“殡仪殡葬服务1岗”要求应聘者具备戏剧与影视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背景。有人质疑“专业不对口”,还有人质疑是“萝卜招聘”,殡仪馆回应称,确有需要,通过后要轮岗,根据考生综合素质来决定最终去向。

那么,这个说法是否站得住脚?

其实,类似要求并非首次提出。比如,今年4月,中山市殡仪馆的公开招聘公告对殡仪服务一岗的专业要求中,就包含了播音主持艺术;去年4月,有报道显示,一群播音、表演专业的男孩女孩,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找到了新职业。南海区殡仪馆解释称,“司仪”一岗需要从业者有好的形象和表达能力,考虑到播音、戏剧、表演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受过专业训练,所以也纳入了此次招聘专业范围,看来合情合理。

所以,只要做到过程公开透明,把背后的考量解释清楚,这就是一次正常的招聘,不必大惊小怪。

人们之所以感到惊诧,和行业的特殊性有关。在传统观念中,死亡是需要避讳的话题,殡仪馆也因此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对它既缺乏足够的了解,也不太愿意深入去了解。孔子曰:“死生亦大矣。”当亲人的呼吸停止,生者的世界往往瞬间崩塌,其中的痛苦和遗憾,要以仪式来“摆渡”,从古至今皆是如此。更何况,“殡仪馆”本身就带有一个“仪”字。不过,由于其封闭属性,有些人可能知道司仪的存在,但总觉得是一项程式化的工作,没有多高的门槛。在这样的潜意识之下,未能将殡仪馆和播音、表演等专业联系在一起,也就不难想见了。

从此事出发,可以窥见两重刻板印象。

首先是针对殡葬行业的。殡葬服务的技术含量并不低,随着时代发展,不同群体的需求变得多元,它也在不断走向专业化、精细化。正如南海区殡仪馆工作人员表示,招聘不同专业的从业人员,旨在提升殡仪服务中不同环节的质量。去年6月,全国首个殡葬领域的职业本科专业正式设立,也鲜明地传递了这方面的信号。

其次是针对播音、表演等专业的。学播音不一定只能当电视台主播,学表演也不一定只能当演员,只要能力适配,职业的边界本就不应设限。除了强调表达能力,上述专业还有一个共性——关注人的情感,善于深度共情。让“最后一程”更有温度、更加体面,这样的专业背景,恰恰是对口的。

“婚礼主持被大家重视,但是我们同样需要优秀的丧礼司仪。”换个角度看,重新唤起人们对殡葬行业的关注,重塑相关专业的固有认识,也不失为打破偏见的契机。(钟颐)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