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空调不只是素质问题
盛夏时节,开着空调的商铺,正在成为老年人的“避暑胜地”。山东聊城一家肯德基最近挤满了老人。早饭过后,许多老人就去那儿打牌、聊天、打盹,一坐就是一天。店员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类似的场景,近年来在各地不断上演。
“家里空调费太贵,这里凉快还能聊天。”老人们将有空调的商铺视为免费避暑点,可是,这种行为却让商家陷入窘境。不劝退可能影响店内的正常消费者,而赶走老人又面临不敬老的道德指责。
酷暑天气老人该去哪里纳凉?这一问题背后是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公共资源短缺与公共服务短板。叠加极端高温天气后,这一矛盾更为突出,亟待引起重视。酷暑天气下提供更多有“冷气”的空间,应该成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
城市“适老化”离不开避暑“适老化”。破解老年群体在商业场所纳凉占座的困局,需要更多“冷气”。有条件的地方应加大投入,增加更多公共纳凉点,补足“清凉缺口”,让老人们能凉爽一夏。比如,一些地方在社区服务中心加装空调;还有的社区对辖区老人开放有空调的会议室,成为他们夏日活动好去处;武汉将多处人防工程改造为“公益纳凉点”,并配备棋牌桌和急救设备。同时,补足“清凉缺口”,还需多方助力,多些“暖气”,彰显城市温度。一些商家对老人的包容体现出善意,政府不妨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更多商家划定“公益时段”和老人休息区,以缓解公共空间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织密民生服务的保障网,让老人们有地方安度盛夏、安享晚年,也是城市治理必须答好的考卷。(谭敏)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