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一卡通:续写“秦晋之好”
近日,“秦晋之好旅游一卡通”正式面向全国发售。凭借这张卡片,游客可通行五省二十二城、畅游二百一十四处景区与演艺场所。这不仅是一张价格实惠的旅游通票,更是一次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标志着以陕西、山西为核心的区域旅游协作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全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区域协同、共赢发展”旅游新范式。
“秦晋之好”一词,本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互信。它源于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世代联姻的典故,是两地血脉相亲、文化同源的历史见证。如今,这张以历史佳话为名称的卡片,超越了典故本身的寓意,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它不再是贵族之间的政治盟约,而是普惠于民的文化消费纽带,是文旅资源跨省流动、市场共享的体现。
从发展模式上看,“秦晋之好旅游一卡通”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的壁垒,实现了从“一城一景”单点运营,到“区域集群”协同发展的转变。它整合了陕西、山西两省主要文旅资源,并辐射湖北十堰、内蒙古鄂尔多斯及河北石家庄等相邻节点城市,形成了一张覆盖广泛、类型多元的区域文旅网络。
此举深刻体现了“资源共享、协同共赢”的区域发展理念。通过资源互通、客流共享、品牌共建,形成规模效应和整体优势,既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内耗,也能通过线路互联、营销互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对游客而言,获得了更高性价比和更丰富选择;对景区而言,则拓展了客源渠道,延长了消费链条。
当然,区域文旅合作仍面临着不少挑战,运营协调、服务标准统一、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等还需要做许多文章。发行“一卡通”也只是一个起点,真正实现可持续的旅游“秦晋之好”,仍需各方在数据共享、市场监管、联合推广等方面深化合作,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周荣光)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