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打破陈规 塑造新的职业形象

 2025/7/18 13:26:33 《科学时评》 作者: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在众多职业中,空中乘务员(以下简称“空乘”)是当前最容易被“误解”的职业之一。多年来,人们总是称呼空乘为“空姐”“空少”,甚至有旅客也会直呼其为服务员。这样的称呼已约定俗成,但容易让人们忽视其背后的职责。

近日,国内一家大型航空公司推行女乘务员在执行航班期间穿平底鞋的消息引发关注。该航司乘务员告别了“高跟换平底再换高跟”的步骤。去年,国内也有一家小型航空公司,推行乘务员穿平底鞋执行航班,引发好评。

航空公司要求女性乘务员穿高跟鞋,是数十年来未曾改变的职业形象要求。类似要求还包括,女性乘务员制服必须为裙装,需穿丝袜,等等。通常情况下,乘务员只有在登机后才能换平底鞋进行工作,目的是保证工作安全和飞行安全。航班执飞结束后,则必须换装高跟鞋,继续维护其职业化形象。

空乘之所以是乘务员而非服务员,原因在于空乘是维护民航飞行安全的重要执行人员。每一名空乘在上岗前,都需要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机上非正常/紧急情况处置、灭火处置、陆地应急撤离(跳滑梯)等等,并且在规定周期内还要进行复训考核以获得相应资质。没有资质,空乘将不得上机执行航班。人们常常以为空乘的工作职责只是送餐送水,殊不知其是确保民航安全的重要一环。

空乘的职业化形象有其历史渊源,但时至今日,这样的职业要求和规则设定早已落后。职业化形象可以有,但是否真的对民航安全有利?利弊权衡需要航空公司进行考量。近日,脱口秀演员吐槽空乘穿裙装、丝袜不方便,引发网友共鸣。这里面有安全因素与职业化形象之间的冲突。裙装行动不便,不利于空乘在紧急时刻履职尽责,并且根据规定,丝袜在紧急撤离时需要脱去。既然如此,为何要延续这些不合时宜的职业化形象着装要求呢?尽管有航空公司已经认可女性空乘可以着裤装,但更多航空公司仍然在要求女性着裙装工作。

民航作为主要交通出行方式之一,具备公共服务属性,这意味着空乘人员也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职业化形象塑造必须有别于普通服务行业。此次一些航司推动职业着装变革,一方面,可以让广大旅客重新认识到空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及差异性;另一方面,也通过对陈规旧俗的破除,让相关人员更好履职尽责,擦亮职业底色。

不仅空乘,幼师、银行柜员等职业也不需要单纯依靠统一着装来展现其专业能力。比如,近年来在短视频、营销号的推动下,幼师职业被贴上了年轻可爱、貌美女性、儿童保姆等多种标签,这是对相关职业、行业的不尊重。相关标签的出现,与人们固有认知息息相关,这种认知也导致该行业在从业者择录方面参照陈规,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幼师职业具有专业性,与幼童沟通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专业技巧。幼师不仅要陪伴儿童,还需要化身各种角色潜移默化去向儿童教授知识,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千行百业中千万个劳动者共同推动,他们职业形象的塑造,事关职业荣誉,也事关全社会对职业行业的尊重。只有摘掉“有色眼镜”,才能更好擦亮、显示职业的亮色,让每一个心存梦想、执着奋斗的人在岗位上释放价值,推动整个社会在快车道上健康、有序行驶。(陈城)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