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东莞中考数学泄题”?官方辟谣不是终点

 2025/7/3 10:07:48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维扬书生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维扬书生

据东莞市教育局通报,7月1日晚,针对网传中考数学科目疑似泄题的有关信息,东莞市教育局迅速成立工作组介入调查。经连夜核查,东莞市辖区内初中学校均未使用过网络发布的“冲刺考前强化训练试卷”;未发现东莞中考过程存在泄题情况。网传“东莞中考数学将重考”等信息纯属谣言,请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对于编造谣言者,一经查实,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7月2日 澎湃新闻)

东莞市教育局的通报,厘清了两个事实:一是辖区内初中均未使用过网传的“冲刺考前强化训练试卷”,二是未发现中考过程中存在泄题情况。这就意味着所谓“东莞中考数学泄题”纯属别有用心之人造谣。

但是辟谣不是此次舆情处置的终点。

中考,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用于检验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并作为进入高中的选拔考试。它关系到学生的升学问题,是数以万计家长和考生关注的大事,中考一旦出现泄题事件,将直接动摇社会公平基础,并激起家长和社会强烈不满。

在这一语境下,造谣中考泄题确实能够立刻引发社会关注,但编造谣言是一种涉嫌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同时,依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编造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的,也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

期待警方顺藤摸瓜,找出“东莞中考数学泄题”谣言的始作俑者,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该拘留的拘留,该判刑的判刑,只有让法律长出“牙齿”,造谣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