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油又偷税的加油站,谁来堵住作弊“后门”?
邓随新
加油站本是保障民生的补给站,却有少数商家把这里变成了“薅羊毛”的黑窝点——暗藏后门的加油机,一键恢复正常的作弊软件,明暗两台电脑,一实一虚两本账册,盗取的是消费者的油,动摇的是国家税收的基石。11月19日,央视《焦点访谈》揭露一些加油站通过技术手段偷油偷税的内幕。用改装主板改数据,靠隐蔽电脑控油量,偷油的同时还大肆偷税,如此高科技包装的违法行为,既坑了亿万车主,更触碰了市场公平与法治底线。
高科技不该成为作恶的“隐身衣”。加油机里被私改的主板,后台悄悄运行的作弊软件,一明一暗两套管理系统,让偷油行为变得神不知鬼不觉。设置2%到5%的偷油比例,一箱60升油就少给1.2升到3升,积少成多便是巨额不当得利;按键盘“T”键就能一键恢复正常,让传统检查难觅踪迹。这种“技术赋能”的作弊手段,看似高明实则卑劣,把科技创新用错了地方,违背了商业伦理,更触犯了法律红线。正如古人所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投机取巧、暗箱操作赚来的钱,终究是镜花水月。
偷油背后的偷税黑洞,更是严重损害国家公共利益。作弊软件里的A、B功能区,一边坑消费者,一边骗国家税收。某加油站7月份的销售额是850万,而他们提供给执法人员的账目里,7月份报税的销售额是77万元。7月份隐瞒了近800万元的营业额。
税收是国之命脉、国之根基。每一次偷税行为,都在侵蚀民生保障的根基。这些商家抱着“偷一点没人发现”的侥幸,打着“高科技避监管”的算盘,殊不知法网恢恢,任何试图钻空子的行为,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黑色链条的滋生蔓延,拷问着监管治理的精准度。从软件开发、设备改装到加油站违规运营,作弊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21个省市出现的360多套作弊软件,说明问题绝非个例。
面对科技化、隐蔽化、链条化的违法新特点,监管不能再停留在“定期检查”“传统抽检”的老路子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行的“技术+执法”模式,智慧监管系统的动态监测,正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你有“一键恢复”的花招,我有“精准溯源”的妙招;你敢更新作弊软件,我就升级监管技术,唯有让监管跑在违法前面,才能让黑科技无处遁形。
治理这类顽疾,既要重拳出击,更要长效常治。一方面要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对作弊加油站依法从重处罚,对软件开发、设备改装等全链条参与者一查到底,让违法成本远高于收益,形成“不敢违”的强大震慑;另一方面要完善长效机制,健全加油机生产、检定、使用全流程监管,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让税务监管与计量监管形成合力。更要畅通举报渠道,鼓励车主参与监督,让每一位消费者都成为市场秩序的“守护者”,织密共治共享的监管网络。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法治是公平竞争的保障。3.2亿辆燃油车背后,是亿万家庭的出行成本,更是千万商家的守法经营底线。从路边小摊到连锁企业,诚信经营才能走得长远;从传统行业到科技赋能,守法底线不能逾越。
我们需以零容忍态度斩断作弊黑色链条,用严监管筑牢市场公平防线,让每一滴油都明明白白,每一分税都颗粒归仓,让燃油消费更安心,市场环境更清朗,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诚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