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专座”被野蛮索取:善意不应被“强求”
武辰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近日,“上海地铁回应老人拖拽小伙要求让座”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烈讨论。5月15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地铁车厢内一位大爷和年轻小伙为“爱心专座”起争执。58秒的现场视频显示,在一节车厢内,一名穿汗衫短裤的年轻男子坐在车厢靠门处有“爱心专座”绿色标识的座位上。车厢内的一位大爷见小伙没有起身让出“爱心专座”,便情绪激动地上手拉拽,“我83岁了,年轻人,给我让一下。”小伙则执拗地表示不想让,还让坐对面的一位乘客帮忙录视频:“我本来是想给老年人让的,但这种态度,我怎么让,他的嗓门比我都大。”
对于“爱心专座”该不该让?网友们各执一词,有网友认为:既然是爱心专座就该让给有需要的人;同时,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让是情分,不应道德绑架。
首先,“爱心专座”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给老弱病残孕等有特殊需求的乘客群体提供便利,例如,老年人可能体力不支,孕妇行动不便等等,“爱心专座”则可以让他们在乘车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休息。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社会示范作用,“爱心专座”的设立也旨在于鼓励更多乘客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和帮助有需要的人,营造互助互爱的社会氛围。因此,于情于理,小伙也确实应该让出座位。
但是,从网友发来的视频中可见,大爷在口头劝说无果后,竟开始不顾及自身举动对公共秩序的影响以及作为长辈该有的自尊与持重,上手强行拖拽小伙,试图将其拖离座位。在此期间,他还高呼要给对方“上一课”并在人群中大声呼喊,情绪激动。至此,大爷的有理便开始转变为“无礼”,乃至于无理——从法律角度来讲,爱心专座确是为有需要的乘客设置,但并非强制年轻人让座。小伙坐在爱心专座上不让座,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法规,而老人的拖拽行为,反而侵犯了小伙的人身权利。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美德,且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公共交通管理条例中“爱心专座”也被列入了行政管理规范,固然,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确实存在着维护“公序良俗”的初衷,才会表现得如此这般“义愤填膺”。但无论如何,交涉无果便强行上手,将道德义务转变成强制要求,这种“地铁判官”的道德绑架行为,不仅难以真正推动美德传递,反而会引发他人的反感,破坏社会和谐氛围。
爱心专座旨在倡导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维护,本质上需要建立在自愿与理解的基础之上。要想倡导社会公德、让社会充满爱,既需要各社会成员共同积极维系,也需要自律与他律协同发力。各方都应努力扮演好社会角色,保持平等沟通和理性交流:如果老人一开始可以温和地表达需求,年轻人也多些体谅与耐心,这场冲突本可避免。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文明乘车、互相理解的理念。地铁工作人员在遇到类似冲突时,也应及时介入调解,避免矛盾的升级。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或管理措施来优化爱心专座的使用,比如设置智能感应座椅,通过压力传感器识别乘客需求并亮灯提示等。
社会风气的维系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若每个人都能真正做到推己及人、心中有爱,想必“爱心专座”的让与不让,也将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