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引导孩子假期科学触网

 2025/7/4 14:57:13 《科学时评》 作者:中国教育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在安排合理的学业任务之余,家长要想方设法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并在假期初始阶段一起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细则

暑期已经开始,许多孩子放假在家,容易沉迷网络。这既影响学习,也伤害视力和身体,甚至可能有其他隐患,令人担忧。如何引导孩子科学使用网络呢?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其一,尽可能地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假期是孩子沉迷网络的高发阶段,在安排合理的学业任务之余,家长要想方设法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网络中吸引过来。

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只是需要被发现。有的孩子喜欢艺术,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有的孩子喜欢阅读,甚至有的孩子喜欢做家务,这些爱好都应该被尊重,而不是完全让位于学业任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线下体验和社交的机会。例如,购买一些必要设备和工具,参加暑期研学项目,多进行一些亲子活动。

另一方面,优化家庭生活,利用社区家庭互助力量。暑假闲暇时间较多,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共同设计规划暑期家庭生活。现代的家庭“原子化”比较严重,不利于孩子成长。社区相近的家庭如果比较熟悉,可以建立“家庭共育互助小组”,共商孩子们的学习和游戏活动,帮助孩子们相互监督、共同成长。

其二,明确网络使用原则。现在的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不可能不接触网络。防止孩子假期沉迷网络,关键是明确网络使用的基本原则,帮助孩子提升网络素养。具体而言,包括科学性、文明性、安全性与合理性。

就科学性而言,家长要帮助孩子认清网络的工具属性,让网络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家长不妨提醒孩子,上网之前问问自己,为什么要上网、目的是什么;下网的时候,要问问自己目的是否达到。就文明性而言,要帮助孩子建立文明用网习惯,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就安全性而言,家长不妨利用一些系统软件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同时提醒孩子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家庭信息,警惕网络欺凌,不参与网络打赏等。就合理性而言,就是要上网有节制、内容有选择,少看短视频、少玩游戏,避免影响自己正常的假期生活。

其三,共同商定家庭网络使用细则。基于上述网络使用原则,父母和孩子可以在假期初始阶段一起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细则。制定细则时,家长要与孩子开诚布公地沟通,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以及制定细则的意义。对于孩子为什么会喜欢玩手机,平时上网主要做什么,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家长心中要有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具体而言,网络使用的细则可以包括使用范围(如联系朋友、获取信息、适当娱乐),以及使用时长、前提条件、违规处罚举措等。例如,网络使用时长(主要指游戏和社交)一般小学初中每天不高于1小时为宜,高中不高于2小时为宜,每次连续使用不超过30分钟;吃饭、家庭活动时间、睡前1小时、早上起床后1小时内等不使用手机;手机不用时不要放在身边,使用手机时不在卧室关起门来玩游戏;等等。当然,细则也要有灵活性,比如在生日、家庭聚会等特殊日子,或者孩子确实需要长时间用手机完成某项任务时,也可以提前商量后临时适当调整。

执行相关细则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这将直接影响细则能否真正起到正面效果。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其次,制定的细则最好张榜公布,贴在家庭和孩子房间醒目的地方,必要时可以让孩子读一读。再次,如果孩子违规时,家长要及时提前提醒,温和且坚定地要求其停止,避免情绪化的惩罚。最后,父母、祖父母等所有的看护人对细则的理解和执行要一致。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