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走私爆珠烟围猎年轻人,刹住不良“种草”风

 2025/5/19 14:31:31 《科学时评》 作者:新京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自习室氛围神器”“解压神器”“社交货币”……据报道,近期,杭州多个高教园及周边,走私“香水爆珠烟”热卖的现象引发关注。

爆珠烟,是在香烟过滤嘴里嵌入含香料的液体胶珠,捏爆后可提供如薄荷、果香等多样化口感。

报道中的这些走私爆珠烟,凭借其绚丽的外壳、果香扑鼻的气味以及被包装成进口潮品的“华丽外衣”,在高校周边形成庞大的灰色销售网络,成了年轻人的“围猎陷阱”,对其的身心健康和烟草市场秩序构成威胁。

据报道,走私烟销售通过“日藏夜销”的隐蔽模式躲避监管,商家利用合规进货维持牌照,实则兜售走私烟。

更令人担忧的是,走私爆珠烟借“种草经济”之风,异化成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不少商家通过线上线下的“种草”操作,诱导年轻人尝试,将其包装成潮流文化的象征。

然而,有研究称,这些爆珠烟中的人工香料燃烧后会产生强致癌物,长期吸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

看似小小一盒走私爆珠烟,实则牵扯着跨国走私链、国内分销网、烟草市场秩序及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其危害亟须重视。面对这一乱象,多部门的联合执法也刻不容缓。

鉴于商家与监管长期玩“猫鼠游戏”,且屡罚不止、屡教不改,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就该露出牙齿、重拳出击。比如,针对商家“日藏夜销”的习性开展专项排查,让分销走私烟的商家付出代价。

除了杭州,其他各地也有必要主动开展针对性排查。尤其对于涉及跨区域的国内走私分销网络,也应跨区域联合行动,从源头把走私烟拒于国门之外。

短视频等社交平台,也应加强对“爆珠测评”等“种草”内容的监管,健全信息审核机制,及时屏蔽和删除推广走私烟的不良信息,遏制其传播。当然,社会层面也应加强普及走私爆珠烟的健康风险知识,破除年轻人对“进口潮品”的认知偏差。

如此,才能有效打击爆珠烟走私活动,维护烟草市场秩序,也保护好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和生)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