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越改越短的清单,越来越活的市场

 2025/4/25 9:15:19 《科学时评》 作者:北京青年报 索乙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4月24日对外公布,与此前实施的2022年版清单相比,新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到106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准入门槛更低、准入力度更大的新版清单将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拓展市场新空间按下“快进键”。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以清单形式将我国境内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才能够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汇总列出,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从2018年我国首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出台到现在,共经历四次修订,清单事项数量由2018年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与清单事项不断下降的曲线相对应的,是一条快速增长的经营主体总量曲线,从2018年起,全国经营主体增长超过了70%。越缩越短的清单,越放越活的市场,正映射出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因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管好、管到位是扭转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的题中之义。通过拉清单的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方可投资的行业、领域及业务,让在清单之外的领域,所有经营主体,无论国企还是民营、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享有同等待遇,实现“非禁即入”,能够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大幅简化准入流程,减少行政干预,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有效提升市场活力。

市场“门槛”不断降低,市场规则更加透明,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激发出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彰显了我国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定破除各类市场准入壁垒的决心,表明了我国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切实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的改革方向。在新版清单中,我们既看到推动各地放开交通物流、货运代理、车辆租赁服务、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等管理措施,旨在打通区域间市场壁垒的务实举措,也看到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兜牢安全底线的稳健操作。在“放”与“管”之间,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的大思路彰显无遗。

一张不断“瘦身”的清单,牵动起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完善的新注脚。从规定企业“只能做什么”,到只管企业“不能做什么”;从不需要创业者证明“我是谁”,到取消注册资金核准、简化公司申请流程,一系列改革举措与这张清单接续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随着外资企业在服务业和制造业等领域的准入限制逐步放宽,大量外资企业得以更加顺畅进入中国市场,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涉及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正让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获益。一些领域壁垒破除后,企业投资的“心气儿”上来了,百花齐放的竞争活力得以涌现,市场供给提质升级,供需两旺的“热乎劲”十分可喜。

随着清单之外“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堵点卡点进一步消除,发现和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机制更加成熟,企业“上告无门”“告而不理”“理而不决”等问题持续化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加快推进,一个更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将向国内外市场敞开更大怀抱。

来源:北京青年报 索乙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