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戚墅堰所:创新引发“聚核效应”
戚墅堰所:创新引发“聚核效应”
发布时间:2014/12/3 16:59:09 浏览次数:105次

 

来源:新华日报

顶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凛冽寒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戚墅堰所)销售收入增长超50%。省委主要领导调研后称赞,这是科研院所改革成功的典范,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好路子。

体制创新造就“源动力”

三次改革改制,戚墅堰所完成了从旱涝保收的科研单位到作为市场经济“沧海一粟”的嬗变。1984年,该所主动请缨取消事业费,自断“皇粮”,致力于科技成果向市场产品的转化。两年后,科技成果数比改革前的1983年增长2.2倍,销售收入增长2.5倍。2000年,走出国家事业单位序列,完成企业化转制。此后几年,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2008年,戚墅堰所随中国南车集团整体改制上市,改革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当年就有1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新获专利授权30项,实现销售比上年大幅增长64.48%。今天,站在新的平台上,戚墅堰所调整发展目标,三年后销售做到50亿元,用规模证明创新实力。

科技创新服务铁路大提速

动车组的开行给我国铁路运输带来革命性改变,而戚墅堰所功不可没。该所研发生产的密接式车钩与缓冲器、制动夹钳、踏面清扫器等关键零部件正服务于全国60列南来北往的动车组。第六次大提速高速动车组用的铝合金风缸,大部分也都出自戚墅堰所人之手。

公司总经理王奇说,戚墅堰所持续快速发展的法宝是自主创新。我国首批用于“和谐号”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上的齿轮传动装置,就是他们引进美国GE公司技术本土化提升的成功之作。

在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领域,戚墅堰所的名声一直很响。建所50年来,先后取得科研成果500多项,拥有70余项专利技术。近年来,在顺利拿下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国产化研究项目后,自主研制的时速350公里等级踏面清扫器又通过铁道部首件鉴定,时速350公里制动夹钳研究也进入扫尾。

产业创新形成新增长

“没有一流产品,就很难称为一流企业。”多年来,戚墅堰所致力于走科技成果产业化道路。上世纪80年代末,铁路工程机械只是个小门类,年产值不足60万元。如今产业链覆盖了设计、生产、修理服务各个环节,年产值已达5亿元。

从引进奥地利的捣固车起步,这个所就开展国产化攻关。一年后,第一台捣固装置问世。两年后,创办产业实体,D08—32型、09—32型连续式捣固车、09—3X型连续式捣固车等新品相继问世,开发的现场接触焊轨车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机械,在加快我国铁路养路机械化进程的同时,也成为了戚墅堰所一大支柱产业。

相关专题:中国南车